需要一些量子力學的知識,以後再說吧。 在一般的光學教科書裡,關于瑞利散射和米氏散射都是定性的討論,原因也很簡單:用到的數學有些多了,有些難了──其實主要是很繁瑣。在玻恩和沃爾夫(Born & Wolf)的名著《光學原理》中,關于米氏散射的是第14.5節《導電球產生的衍射;米氏理論》,有20多頁的內容,雖然不都像下面這頁全是公式,但也是非常繁瑣的,而瑞利散射只是米氏理論的一個極限情況而已。《光學原理》通常被稱為the Born & Wolf,讀的時候一定要當心,因為他們是天生的狼啊:the born wolf,狼性難馴,
哈哈哈──除非你的數學很好 🙂 厚宇德:玻恩和沃爾夫合著的《光學原理》一書寫作過程 《物理》2013錛 42(08): 574-579.http://www.wuli.ac.cn/CN/abstract/abstract55583.shtml玻恩較早有一個叫做克勞斯·福克斯的學生兼雇員,後來成為蘇聯特務,為蘇聯提供核技術情報。這事當時給玻恩造成了不好的影響和極大的壓力。福克斯的名字(Fuchs)在德語裡是狐狸(Fox)的意思。在邀請沃爾夫去愛丁堡大學之前,玻恩給愛丁堡大學校長愛德華·阿普裡頓爵士寫信說,這個特殊任命的決定不能由他一個人做出,因為他不想在一只狐狸之後再任命一匹狼(Wolf)!其實是玻恩多慮了,因為他不了解東方古老文化:豺狼當道,安問狐狸! 《後漢書·張皓傳·附子綱》綱字文紀,少明經學。父張皓,封留侯。雖為公子,而厲布衣之節,舉孝廉不就,司徒闢為侍禦史。時順帝委縱宦官,有識危心。綱常慨然嘆曰:“穢惡滿朝,不能奮身出命掃國家之難,雖生,吾不願也。”漢安元年,選遣八使徇行風俗,皆耆儒知名,唯綱年少,官次最微。餘人受命之部,而綱獨埋其車輪于洛陽都亭,曰:“豺狼當路,安問狐狸!”遂奏曰:“大將軍冀,荷國厚恩,而縱恣無底,誠天威所不赦,大闢所宜加也。謹務其無君之心十五事,斯皆臣子所切齒者也。”書禦,京師震竦。時冀妹為皇後,內寵方盛,諸梁姻族滿朝,帝雖知綱言直,終不忍用。法新社:瘋牛病的原因可能已經找到Researchers say may have found cause of mad cow disease據法新社本月18日報導,法國的研究人員稱可能已經發現了瘋牛病的原因。相關研究論文于本月16日發表在美國《國家科學院院刊》上(PNAS ,December 16錛 2019, https://doi.org/10.1073/pnas.1915737116)。 研究人員週三(18日)表示,他們相信已經找到了瘋牛病的病因,同時強調仍需要持續採取預防措施,以避免這種疾病再次出現。對牛海綿狀腦病(bovin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y,BSE)的病因曾提出了幾種假說,牛海綿狀腦病是一種神經退行性疾病,20世紀80年代在英國首次出現,被稱為“瘋牛病”( "mad cow disease" )。然而,到目前為止,沒有一個假說被證實是準確的。這種疾病屬于一類疾病,涉及朊病毒(prions)蛋白的錯誤折疊,這種蛋白存在于其他疾病中,比如羊搔癢症(scrapie in sheep),以及影響人類的克雅氏病(Creutzfeldt-Jakob disease )。研究人員將一種特殊的搔癢症變種( scrapie variant)基因注入老鼠體內,通過基因操作產生了牛朊病毒(prion of bovine origin)。相關研究論文于本月16日發表在美國《國家科學院院刊》(PNAS ,December 16錛 2019, https://doi.org/10.1073/pnas.1915737116)。作者不僅證明了這種疾病具有從一個物種轉移到另一個物種的能力,而且還證明了轉基因的老鼠患上了瘋牛病。法國國家農學研究所 (French National Institute for Agronomic Research,INRA)的研究人員、該研究論文的通訊作者Olivier Andreoletti告訴法新社,轉基因老鼠是“一個很好的模型,它使我們能很好地了解如果一頭牛接觸到那些朊病毒會發生什麼”。INRA的研究人員指出,“這些結果可以用已有的大量的經典瘋牛病病例來解釋”,在注射了羊騷癢病變種朊病毒之後,就會出現自然形態的瘋牛病。這些數據第一次為“上世紀80年代英國瘋牛病的出現”提供了令人信服的實驗解釋。繼英國之後,這種疾病曾在“歐洲、北美和許多其他國家”的牛中傳播,這一過程的根源在于它們食用的食物,包括源于患病動物屍體的雜碎以及被污染的谷物飼料等。由于接觸了來源于這樣感染的牛的產品,導致人類也感染了這種疾病:克雅氏病的一個變種。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,歐洲採取了一系列措施來遏制這種疾病的傳播,包括禁止食用動物內髒制品,加強對交叉污染的監測,以及焚毀風險最高的動物組織,從而最終控制了該病的傳播。 Andreoletti指出,這些措施仍在實施,但成本高昂,導致一些地區呼籲取消這些措施,並“恢復對優質蛋白質的回收利用”,而不是把它們扔掉,幻想這樣就可能不必進口大量的大豆。然而, Andreoletti補充說,如果不繼續採取遏制措施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