理財文章主流媒體扛起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科普
原標題:主流媒體扛起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科普責任突發公共衛生事件,會對公眾身體健康與生命安全、正常社會秩序造成非常大的影響,必須採取果斷措施有效預防、及時控制和堅決消除。2020年春節前暴發的新冠肺炎疫情,“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在我國發生的傳播速度最快、感染範圍最廣、防控難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”。在這場堅決打贏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、總體戰、阻擊戰中,積極加強輿論引導,有效激發正能量,傳播科學防控知識,提升公眾科學素養,堅決維護社會大局穩定,是主流媒體特別是科技媒體的使命與責任擔當。 快速反應 及時發聲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旦發生,會迅速引發社會廣泛關注,引起公眾高度警覺,由此帶來的恐慌、焦慮、猜疑、盲從、謠言等問題會一波接一波,從而給社會穩定造成巨大壓力,並嚴重影響事件的控制和消除。在這種情況下,對公眾的輿論引導至關重要,主流媒體必須快速作出反應,及時普及科學防護知識,提升防控科學性與有效性,充分發揮“壓艙石”和“定海針”作用,正確引導公眾輿論,凝聚起眾志成城、共克時艱的強大正能量。 這次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,黨中央高度重視,強調“要做好宣傳教育和輿論引導工作,強信心、暖人心、聚民心”。在武漢,面對驟然而至的“封城”,市民憂心忡忡,《武漢科技報》迅速制作上線針對疫情防控的網絡科普知識有獎競答小程序,及時普及相關知識疏導民眾情緒。緊接著,該小程序經湖北省各媒體和全國各科技報推介後,參與人次超過300萬,強有力地發揮了科技媒體科普影響力和輿論引導陣地作用。隨後,《科學導報》《山西科技報》《重慶科技報》等全國20餘家科技媒體及時發聲,迅速推出一系列精心策劃的抗疫特刊和專欄、專版,全力以赴進行疫情科學防控宣傳教育,有力引導社會輿論,疏導情緒,增強大眾信心。 比如,《科學導報》先後推出兩期“戰疫”特刊,從傳達中央精神、專家解讀疫情、抗疫一線報告,到防護科學認知篇、居家生活篇、出行指南篇、工作區域篇、科普新知篇、心理疏導篇、公共場所篇、公益廣告篇等多個方面進行權威解讀、理性引導,隨後又陸續推出40餘塊“戰疫”專版,報道一線科技抗疫故事、傳遞抗疫科研最新進展,並累計刊出20餘篇相關評論,化解大眾焦慮,提振抗疫信心,收到良好宣傳效果。再如,《湖南科技報》緊急策劃出版“抗疫情 保春耕 穩生產”抗疫專刊,連夜加印20萬份下發基層一線,成為農村黨組織與村委會宣傳全民抗疫權威應手資料。 主流媒體在公眾心目中是情緒“主心骨”,緊急狀況下及時給群眾提供權威、科學、貼心的科普服務,引導公眾正確理解和科學認知突發公共衛生事件,是媒體的責任。尤其是科技媒體,必須迅速反應,充分發揮專業優勢,啟動應急科普程序,及時加強與相關領域權威部門和科技工作者聯系,全方位、多角度向公眾提供權威科普知識,解讀科學防控措施,在應對突發事件的重大考驗面前切實履責,堅決擔當。 全媒聯動 精準推送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具有突發性、群體性、廣泛性、復雜性、變化性等特點,媒體在進行輿論引導時必須遵循新聞規律,創新傳播方式,注重引導效果。特別是在互聯網時代,